碧波荡漾的海面上,一支未来感十足的无人作战编队正以严整队形接受检阅。这是中国海军智能化装备发展的里程碑式展示,更是世界海战模式革命性变革的先声。从无人艇到潜航器,从水面到水下,这些没有舰员的"钢铁战士"正在重新定义未来海战的游戏规则。

水面无人作战群中,JARI-USV多用途无人艇以其独特的隐身外形引人注目。这款仅20吨级的小型平台却配备有相控阵雷达、鱼雷发射管和垂直导弹发射装置,能执行反潜、防空、对海打击等全维作战任务。其采用的智能协同系统允许12艘同型艇组成"狼群",在母舰指挥下实施分布式作战。而S3000型无人破障艇展示的火箭助推扫雷系统,可在高危水域开辟安全航道,大大降低人员伤亡风险。

水下作战领域,HSU001大型无人潜航器的亮相引发外媒广泛关注。这款"水下无人机"具备40天持续作业能力,最大潜深达1000米,既能执行海底测绘、水雷探测等任务,又可搭载轻型鱼雷实施隐蔽攻击。更令人惊叹的是其与有人潜艇的协同能力——阅兵演示中,一艘039型常规潜艇成功指挥3艘HSU001完成复杂战术动作,验证了"有人-无人"混合编队的实战价值。

作为编队指挥中枢的无人母舰同样科技感十足。这艘排水量2000吨的自动化平台配备开放式任务系统,能同时控制30个无人作战单元。其甲板上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可在5分钟内完成侦察半径200公里的战场态势更新,形成海空一体化的立体感知网络。舰载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,可在0.5秒内生成最优战术方案并自动分配打击任务。

后勤保障无人装备同样亮点纷呈。无人补给船采用自主靠泊技术,能在4级海况下完成横向补给;无人救援艇配备机械臂和水下摄像系统,可实施落水人员搜救;甚至出现了能在舰艇间自主穿梭的无人弹药转运车,实现了危险环境下的全自动后勤保障。
这场海上无人装备的集体亮相,展现的不仅是单个平台的先进性,更是一套完整的智能化海战体系。从感知探测到指挥控制,从火力打击到综合保障,中国海军正通过"分布式、网络化、智能化"的发展路径,构建起面向未来的海上作战新样式。这些无人作战平台与有人舰队深度融合形成的作战体系,将使中国海军在维护海洋权益、保障海上战略通道安全方面获得革命性能力提升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用户投稿的文章,零零八目录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,不代表零零八目录网赞同其观点,不对对内容真实性负责,仅供用户参考之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、使用建议。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,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,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。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作者:零零八目录网编辑
链接:https://www.008mlw.com/showinfo-175-8228-0.html
来源:零零八目录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