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起令人发指的家庭惨案近日在法庭审理中出现惊人反转。32岁男子张某在涉嫌强奸大嫂并杀害其丈夫后,竟在庭审中声称自己才是"受害者",这番荒谬辩词令旁听席一片哗然。这起发生于江西九江的恶性案件,撕开了一个表面和睦家庭背后的丑陋真相。
案发当晚的监控画面显示,张某强行闯入兄嫂家中时手持利刃。检方指控其先对大嫂实施性侵,后被提前下班回家的兄长发现,随即持刀疯狂捅刺对方十余刀致其死亡。法医鉴定报告显示,被害人身上多处防卫伤,证实曾进行激烈反抗。然而被告人张某在法庭上却编织出完全不同的故事版本。
"他们长期羞辱我,这次是大嫂先勾引我",张某的辩护律师抛出"受害者有罪论",声称被告因长期遭受兄嫂经济压迫和精神虐待,案发时处于"激情失控"状态。更匪夷所思的是,辩方竟出示所谓"暧昧聊天记录"作为证据,后被证实是通过技术手段伪造。公诉人当庭揭露,张某早有预谋,手机搜索记录显示其在案发前曾多次查询"杀人量刑标准"和"DNA检测时效"。
这场荒诞的自我辩护背后,是令人心碎的家庭悲剧。被害人妻子在法庭上数次昏厥,他们年仅8岁的女儿因目睹凶案现场至今接受心理治疗。邻居证词显示,所谓"经济压迫"实为张某多次向兄长索要赌债未果。银行流水证实,近三年来兄长累计为其偿还债务超20万元。
犯罪心理学专家指出,此案呈现典型"加害者思维":施暴者通过扭曲事实构建虚假受害者身份,既为开脱罪责,也为维持自我认同。监控显示,张某作案后曾冷静清理现场,并试图伪造自杀假象,这些都与"激情犯罪"特征明显不符。
法律界人士强调,此类荒谬辩词在司法实践中并不罕见,但现代刑侦技术足以还原真相。本案中,从被害人指甲中提取的DNA、凶手衣物上的喷溅血迹分布、手机定位轨迹等客观证据,已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。法官当庭驳回辩方提出的"精神鉴定"申请,指出其作案过程显示明确的目的性和逻辑性。
这起案件引发社会对家庭暴力和性犯罪司法实践的深度思考。妇女权益保护组织呼吁,应警惕性侵案件中"受害者有罪论"的蔓延趋势。正如公诉人在结案陈词中所说:"用谎言粉饰暴行,既是对司法的挑衅,更是对人性底线的践踏。"法庭宣布将择日宣判,这起挑战公众道德认知的案件,终将获得法律公正的裁决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用户投稿的文章,零零八目录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,不代表零零八目录网赞同其观点,不对对内容真实性负责,仅供用户参考之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、使用建议。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,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,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。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作者:零零八目录网编辑
链接:https://www.008mlw.com/showinfo-162-7604-0.html
来源:零零八目录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