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某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生录取通知书内竟附带商业广告传单的事件持续发酵。近日,当地教育局已对涉事学校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,要求立即整改并启动问责程序。这本该承载大学梦想的庄严信函,因为夹杂着驾校优惠券和手机套餐广告单,变成了变相的"商业宣传册"。
据了解,涉事通知书内除了常规入学材料,还夹杂着三家本地商家的彩色宣传页。其中某驾校广告直接印有"新生特惠2380元,比学生价再减500"的醒目字样,更标注"凭录取通知书报名享额外礼品"。这种赤裸裸的商业行为引发家长强烈不满,有投诉者晒出的照片显示,广告单甚至比入学须知还要精美厚实。
教育局调查发现,该校招生办与商家存在"资源置换"协议:商家承担部分录取通知书印刷成本,换取向新生精准推送广告的权益。这种看似"双赢"的合作,实则违反了教育部关于《高校招生工作禁令》中"不得在招生环节谋取不正当利益"的明确规定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该校去年就已试行过这种模式,当时因家长反响不大,今年变本加厉增加了广告商数量。
法律界人士指出,录取通知书具有行政文书属性,擅自添加商业内容可能涉嫌违法。《行政许可法》明确规定,行政机关制发的文书不得附加无关商业要求。虽然高校非行政机关,但发放录取通知书属于履行公共教育职能的行为。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强调:"利用公共教育资源为商家导流,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变现。"
事件背后暴露出职业院校的经费困局。知情人透露,涉事学校年生均经费仅1.2万元,不足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,迫使其通过各种"创新"手段开源。但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——社交媒体上,"野鸡大学""文凭工厂"等负面评价已铺天盖地,该校百度指数一周内暴增800%,却全是负面舆情。
比较发现,重点高校对待录取通知书的态度截然不同。北京大学今年的录取通知书延续手工刺绣校徽传统,清华大学则嵌入芯片实现AR交互。教育专家坦言:"职业院校更应通过精心设计通知书来彰显办学诚意,而非自降格调。这波操作既丢了面子,又失了里子。"
目前,涉事学校已公开致歉并启动通知书重新寄送程序。教育局要求全校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整顿,同时将此类问题纳入年度考核一票否决项。这场风波给所有教育机构敲响警钟:当商业触角伸向录取通知书这块净土时,损害的不仅是学校声誉,更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公信力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用户投稿的文章,零零八目录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,不代表零零八目录网赞同其观点,不对对内容真实性负责,仅供用户参考之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、使用建议。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,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,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。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作者:零零八目录网编辑
链接:https://www.008mlw.com/showinfo-162-7612-0.html
来源:零零八目录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