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某高校会议中心的LED屏还滚动着"热烈欢迎××院士莅临指导"的字样,警方就已带走了这位西装笔挺的"学术权威"。调查显示,这个自称拥有"双料院士"头衔的王某,真实学历竟是某民办院校函授大专,其办公室抽屉里搜出的"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"聘书,不过是花8000元从山寨机构购买的"工艺品"。这场闹剧背后,是一个由假院士、假参事编织的黑色利益链。
山寨头衔产业链:从印刷店到演讲台的奇幻漂流
在河北某县城图文店里,老板熟练地展示着"院士证书"制作模板:"烫金封面加防伪水印,配套官网2000元就能上线"。记者暗访发现,这类机构通常以"××全球院士联合会"等名义活动,入会费从3万到30万元不等。知情人士透露,某"文化参事"靠出租头衔年入百万,其"智库"实际办公地点竟是城中村出租屋。更荒诞的是,某些伪专家相互认证,形成"你聘我当名誉院长,我荐你做特聘教授"的共生关系。
招摇撞骗三部曲:这些套路正在企业间流传
- 装门面:伪造与领导合影,会议室悬挂PS的题词字画
- 造声势:山寨媒体发布《××院士谈产业升级》通稿
- 割韭菜:以"专项补贴申报指导"等名义收取高额咨询费
浙江某企业家痛诉,被假参事以"帮助申报政府项目"骗走180万元后,才发现其所谓"国参事室特约研究员"身份根本不存在。公安机关统计,近三年此类案件涉案金额超5亿元,受害者多为急于获取政策资源的中小企业。
打假进行时:四招识破"学术骗子"
● 登录中国科学院、工程院官网查询院士名单
● 核对聘书发证机关是否为正规编制单位
● 警惕各类"全球""国际"头衔的境外野鸡机构
● 要求出示原始人事档案及科研成果佐证
目前多部门已建立"虚假头衔联合核查机制",某省级科协负责人直言:"真正的科学家从不会把头衔印满名片"。当武汉某论坛工作人员要求"院士"现场演示专业领域公式推导时,对方仓皇离席的监控画面,成为打假最生动的警示教材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用户投稿的文章,零零八目录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,不代表零零八目录网赞同其观点,不对对内容真实性负责,仅供用户参考之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、使用建议。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,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,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。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作者:零零八目录网编辑
链接:https://www.008mlw.com/showinfo-162-8001-0.html
来源:零零八目录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