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征信记录值多少钱?在杭州某中介的会议室里,这个问题的答案令人心惊——30万起步,顶配80万。53岁的黄某礼盯着到手的20万现金和房产证,电话里银行催收的咆哮声仿佛隔着一个世界。"老赖?反正我早就是社会底层了。"他咧开嘴笑了,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。
从"白户"到"肉猪"的精准狩猎
这条产业链的运作精密如钟表齿轮。中介们在抖音直播间抛出"日结2万"的诱饵,专门锁定三类人:农民工、大学生和老人。这些"征信白户"被带进装有信号屏蔽器的会议室,签下全套伪造材料时,尚不明白自己已沦为待宰的"肉猪"。
粤西青年许明的经历堪称典型。初中毕业的他被社交平台上"3个月赚200万"的广告吸引,中介向他传授"生存法则":拿到钱就回农村盖房,高铁飞机不能坐?"正好省得进城打工"。而前餐饮店主孙玉则是在资金链断裂后,被中介以"过桥资金"的话术拖入深渊。
银行内鬼与中介的暴利分赃
在央视卧底拍摄的画面中,某银行信贷部主任笑着接过装满现金的文件袋:"经营贷嘛,总要有不良率的"。这笔200万的贷款背后,藏着令人咋舌的分账公式:中介抽走25%,银行内鬼拿走25%,幕后金主吞下60%,留给背债人的残羹剩饭刚好够他们"买断人生"。
更荒诞的是所谓的"合规包装期"。工地的陶天被要求连续缴纳三个月社保,中介甚至给他伪造了某科技公司总监的工牌。"养够60天就能宰了",操盘手们深谙银行风控系统的漏洞。当十几个背债人同时在五家银行申请贷款时,银行的预警系统竟毫无反应。
被计算的犯罪成本与沉没的人生
当法院的判决书终于落下,这些背债人才发现所谓的"法律空子"根本不存在。某地方法院数据显示,近三年87%的背债案最终被定性为贷款诈骗罪,刑期普遍在5年以上。而中介们早就备好说辞:"我们只是介绍工作,他们自己签的字。"
那些揣着几十万逃回老村的背债人,很快会发现自己陷入更深的绝境。催收公司专门组建"乡村攻坚队",用高音喇叭循环播放欠款信息。许明家的新楼房被泼满红漆时,他蹲在田埂上喃喃自语:"这200万,买断的哪是人生,分明是活路。"
这场黑色交易里没有赢家。银行堆积的不良资产最终由全民买单,而背债人抵押的不仅是征信,更是整个家庭的未来。当某位法官在判决书上写下"特别巨大"四个字时,他或许也在思考: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,甘愿为200万亲手按下人生的倒计时按钮?
免责声明:本文为用户投稿的文章,零零八目录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,不代表零零八目录网赞同其观点,不对对内容真实性负责,仅供用户参考之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、使用建议。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,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,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。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作者:零零八目录网编辑
链接:https://www.008mlw.com/showinfo-162-8105-0.html
来源:零零八目录网